备受关注的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程,经有关部门精心规划,于10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国家投入2007年度地质遗迹保护资金190万元。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阳县清水乡境内,是一个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石笋河与老龙口峡谷为次,兼顾草场生物景观和土家族人文景观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是三峡库区继长江三峡之后第二个由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重庆市继黔江小南海、武隆天坑地缝之后第三个由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整个景区包括龙缸、龙洞、大安洞、石笋河、歧山草场等景点,地貌奇特,景致优美,业内专家称其为“三峡库区的典藏绝境”。其主体景观龙缸集“雄、奇、险、峻、秀”于一体,有“天下第一缸”的美誉。
经云阳县国土房管局申报争取,国家投入2007年度地质遗迹保护资金190万元,用于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的首期保护和建设工作。根据规划设计,将在主体景区附近建设陈列室一座,主碑、副碑各一座,并将完善园区道路及护栏,设置园区标识系统等,整个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完工。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石笋河与老龙口峡谷为次,兼顾草场生物景观和土家族人文景观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最具吸引力的主体景观,便是雄险俊秀的龙缸天坑,激情四射的石笋河峡谷,曲径通幽的大安洞,明河与暗河交替的海螺溪奇观,以及“土”到极处也便美到极处的土家族风情。
龙缸,远远望去,状若香炉,时有紫烟升腾,史称“炉缸”。又因规模宏大,神秘莫测,自然天成,当地人称“天坑”。龙缸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长轴距离304~326米、短轴距离178~183米,深度达335米,这一深度位居我国的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岩溶天坑的坑壁近于90度,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当惊世界殊”。
石笋河,长江边的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柔美而惊险,河水清莹而多姿,在幽深的谷内,蜿蜒奔流,或飞泻成瀑,或积水为潭,或抛珠撒玉,或惊涛拍岸。峡谷内,河水对岩石的冲刷、溶蚀、雕刻成形态怪异的奇石,造型别致的奇峰。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老龙口峡谷,在龙缸北西边,位于泥溪乡境内,当地人又叫海螺溪。海螺溪上游为万州市的潭漳峡景区,是园区内另一处特点突出的峡谷景观。峡谷中,在流水和岩溶共同作用下,河溪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奔涌地表,形成地下暗河与地表明河交替出现的奇观。老龙口峡谷,瀑潭相连,水色清莹,泛舟荡漾,奇峰怪崖,山石瀑溪,相拥相嵌,人在景中,景在人中,妙趣横生。
公园内的清水乡是云阳县唯一的土家族乡,“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之意,它“土”到了极处,也便美到了极处。因为,越是具有地方特色,也就更加具有民族性。土家人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保存了原始的、古朴的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成为公园的又一亮点。
龙缸,一个美丽的传说,雄险俊秀,多姿多彩,跃然出山。
龙缸,一个古老的故事,可以追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高寿258百万年,特别是距今6700万年以来,它成型了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塑造了现今的地貌形态,成就了公园的地质景观。
龙缸,一个自然科学的博物馆,一个讲述地球科学的大观园,这就是我们的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已经向我们走来,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孕育的又一个精灵,做出的又一个伟大的奉献。
这些景观特色鲜明,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典型。它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窗口,是科教工作者实习的园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课堂,是旅游观光者向往的地方,是长江三峡又一个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