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记者:巫瑞万 发布时间:2007-10-31 阅读次数:

  

  日前,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揭碑开园仪式。国务院参事王秉忱教授、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方忠炳、国土资源部李继江处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赵逊教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魏克良副厅长,以及三明市、永安市有关领导和参加永安笋竹文化旅游节嘉宾出席开园仪式。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经过两年的建设,永安国家地质公园设置了地质公园主碑及公园简介、地质景点导游指南,桃源洞、石林园区按地质公园要求完成道路、景点标识系统设置,地质博物馆完工,建起地质公园考察路线导游解说系统,完成了景区标示系统的设置。

 

 

 

 

公园简介: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属于中亚热带,以夏长冬短,温热湿润为特色。年平均温度19.1℃。年降水量1569mm。园区处于闽中和闽西大山带之间的NE向沙溪河谷中,其东侧为戴云山脉,西侧属武夷山脉的东南坡,地势总体走向呈NE-SW向,次级地势呈NW-SE向。二者相交处,常分布有串珠状小盆地。最大的河流为九龙溪,为闽江上游主要干流之一。

  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夏古陆南部的永梅拗陷北部。在福建省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上属于闽西南拗陷的次级单元大田——龙岩拗陷的西北部边界带。区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志留系外,均有均有分布。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早期、燕山早期侵入岩体。园区褶皱、断裂发育。

 

  岩溶地貌景观主要分布于大湖镇地区。由峰丛山地和峰林平原组成。尤其峰林平原中的石林发育,由鳞隐、洪云、寿春岩和石洞寒泉等四片组成,面积约1.65km2。发育于由石炭系船山组、二叠系栖霞组的石灰岩组成地区。四处石林各具特色,生态良好的鳞隐石林、红土地上的石芽式洪云石林、集林、洞、水于一体的石洞寒泉石林、石林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寿春岩石林。强烈溶蚀作用塑造的奇石怪峰,留下了难以数清的景观。故被称为生态石林、人文石林和江南园林式盆景石林。其优美性为国内石林之罕见。岩溶景观主要有山景、洞景和水景。

  丹霞地貌景观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景观有岩堡、岩峰、岩柱、崖壁、线谷、巷谷、岩墙、曲流峡谷,崩塌堆积洞穴、剥蚀洞穴、瀑布、水上丹霞等。尤其是岩墙——巷谷群更是丹霞地貌中少见的。并有世界级的桃源洞一线天,荣获2002年“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狭长的一线天》。

  上述两种地质遗迹景观的共同特点是开发历史悠久,始于宋,而盛于明清。留下了丰富的诗赋、典故和磨崖石刻,增加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永安市是福建省少数地层发育较齐全的县市之一。尤其是早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层出露齐全,成为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地层,从老至新有寒武系上统东坑口群(Є1-2l)、奥陶系下统魏坊群(O1wf)、中、上统罗峰溪群(O2-3lf)、上泥盆系安砂群(DA)、侏罗系上统园盘组(Jy)、下渡组(Jxd)、侏罗系上统坂头组(JK3b)、白垩系下统吉山组(Kj)等,成为福建省地层单位的命名地。也为全国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区域性资料。

  其它地质遗迹多样,大型矿业遗迹、典型构造、古生物、地热温泉、碳酸矿泉等。

  园区总体规划共划分出桃源洞、大湖两个园区,桃源洞口、百丈岩、走马岩、栟榈潭、鳞隐石林、洪云石林、寿春岩石林、石洞寒泉石林8个景区, 18个景群,153个主要景观及组合。园区面积达220km2。其中核心游览区面积9.33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