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除科学研究价值外,现还能创造经济产值,中国地大物博当然恐龙化石数量难以估算,鉴于恐龙化石的稀有性与教育性,中国官方计划仿效侏罗纪公园概念,在恐龙化石区兴建寓教于乐的博物馆,既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树立中国在全球恐龙研究领域的龙头地位。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全球知名的中国恐龙专家徐星,是引发恐龙博物馆创意的起点,据英国《周日电讯报》报道,中国领土广大为恐龙研究提供绝佳环境,以外表温文、现年39岁的徐星为例,其过去15年已成功发现卅种新恐龙种类,数量高居全球之冠,研究成果备受国际古生物学界称赞。
徐星的野外恐龙挖掘工作性质,颇类似电影印地安琼斯的角色,“古生物学跟其它自然学科的差异,在于研究者必须进入极恶劣的环境做田野研究”,徐星谈起工作说道,戈壁沙漠、新疆等考古地点环境恶劣,有毒蜘蛛、毒蝎子、毒蛇、野狼,还有性情凶残的偷盗者。
事实上,古生物学家能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远比偷盗者要少很多,收藏恐龙化石或恐龙蛋蔚为热潮,造就出化石交易黑市,许多农民大量偷挖、私藏化石变卖,“偷盗是非法行为,且常常破坏现场,但又难以杜绝”,徐星苦恼地说道。
中国的古生物学是少数几个能在自然科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学科,但面临偷盗化石难题,而徐星在古生物学界的声誉,给了官方新的启发,近几年中国各地兴起兴建恐龙博物馆热潮,今年4月,位于云南禄丰、斥资1.6亿人民币兴建的“世界恐龙谷”正式开幕,中国政府希望恐龙主题乐园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间接杜绝偷盗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