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二连盆地话“保护”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作者:来源:内蒙古日报 梁明哲 李玉恒 李伟峰 发布时间:2008-10-7 阅读次数: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次的发现都能引发古生物学界的震荡。不断的惊世发现,使之早已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恐龙化石产地之一。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二连浩特,深切地感受到,6500万年前已经消失的恐龙与这个城市结合得那么紧密,那么和谐。

  二连浩特地区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及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恐龙化石原地埋藏地之一,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出市区,向东北车行9公里,在草原上一群群“恐龙”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坐落于二连盆地的恐龙地质公园。“侏罗纪看自贡,白垩纪看二连”,在恐龙最后的王朝———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里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现在这里是“恐龙之乡”的灵魂所在。

  地质公园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恐龙化石科普馆、遗址埋藏馆以及埋藏区,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二连盆地化石考察挖掘的历史和研究成果。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古生物和地质学家在二连盆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考察和挖掘,几乎每一次的发现都能引发古生物学界的震荡:中亚地区第一个恐龙化石在这里发现,首个确认恐龙卵生的证据是二连盆地的恐龙蛋,亚洲出土的最大的恐龙化石查干淖尔龙、镰刀龙类的新属种内蒙古龙、世界最大的窃蛋龙“二连巨盗龙”都从这里陆续飞了出来。不断的惊世发现,使二连盆地早已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恐龙化石产地之一。

  2000年至今,二连盆地内三次发现了恐龙集群死亡的化石埋藏区,这在古生物化石发掘史上难得一遇。新落成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遗址埋藏馆中,8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展示了恐龙化石原地埋藏的真实状态。

  世界著名恐龙研究专家董枝明评价二连浩特恐龙化石“面积之大、种类之多,及它的完好率是近百年来世界少有的”。这一宝库在长期经历了化石流失海外、不法分子盗掘之后,1996年开始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保护。1998年,这里成为内蒙古第一个恐龙化石自治区级保护区。特别是2003年古生物化石的保护管理职能正式划归国土资源部以后,二连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合理修订保护区功能,不断完善保护设施,有效制止了乱采滥挖的混乱局面。

  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恐龙地质遗迹资源,近年来一直是二连浩特市思考的重大课题。从2005年开始,破解思路从两个层面逐渐明晰起来:一方面,建设恐龙地质公园,做好保护工作,结合口岸优势发展恐龙文化旅游业;另一方面,打造“恐龙之乡”城市品牌,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增加口岸城市的吸引力。2005年,建成恐龙广场和恐龙公园;2006年,全国独一无二的恐龙市门立了起来,两条高19米、跨度34米、总长80米、总体积4000多立方米的巨型钢制恐龙曲首张颌,成为“恐龙之乡”的标志;2007年,98条形态各异的恐龙主题雕塑装点出恐龙景观大道。

  与此同时,作为这个城市文化灵魂的恐龙地质遗迹,其保护工作也在迅速得以提升。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连续3年从矿业权价款使用费项目计划中给二连浩特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和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前期工作。二连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对市区周边的古生物化石进行了持续调查和抢救性发掘,一个又一个发现接连从盆地传出。2006年,二连浩特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去年被评为内蒙古十大自然景观之一。二连浩特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走上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性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