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妇孺皆知。庐山秀美的风光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造就了文化是庐山风景区的灵魂,是庐山独特的优势。庐山立足“龙头、基地、窗口”的功能定位,“保护、经营、品位”的方针定位。突出操作、执行、突破的工作基调,通过宣传发动和广泛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政府最大的职责是发展,而发展的关键是项目。从定位到思路,到战略,到项目,到实施,把科学发展观在庐山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庐山的文化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一、 挖掘整理庐山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庐山抗战纪念碑落成。这是在小天池景区原九十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上恢复修建的,新建的石牌坊上刻有“长江入海方无限,庐岳撑天始有峰”和“河山不二”的楹联。九江市博物馆捐献了一块原纪念碑残碑“精忠报国”,现在已经嵌入新碑中,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记录了70年前,庐山“孤军奋战”,全山军民奋力抗击侵略者的光荣历史,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花径是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为充实景区文化内涵,围绕白居易在庐山筑草堂,写大林寺序的主题,修缮了紫荆亭,在白居易草堂对面新设白莲小石拱桥,新建了“憬春”实木草亭,新增紫荆亭游步道。使得沿紫荆山林至柳杉路林荫道,赏桃亭,成一环形路线,给游客以曲径通幽之感。同时,在如琴湖周围将种植大量的桃花树,届时,桃花盛开,桃红柳绿,突出古诗的意境美。
庐山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有80多年的历史。馆藏了珍贵的善本图书和外文图书(上世纪初外国人在庐山办学校的图书馆、教堂和别墅里面遗留的书记)。近期,管理局投资70余万元,进行了门厅改造,设立有特色的史料陈列展,内容有:古代的庐山藏书、近代的庐山图书馆、当代的庐山图书馆、馆藏珍本、主要捐书者名录及大事记。游客在庐山有一个参观展览,阅读图书的文化活动场所。
庐山千年以来,有四千多位诗人到访过庐山,留下了1万多首诗词歌赋。整理出版《历代庐山诗词全集》,搜集范围包括:东晋至唐的第一册已经编撰完毕,即将出版
二、 改造庐山的旅游设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庐山存留的欧美时期的700余栋名人别墅,有一百年的历史,庐山推出别墅休闲游,投资5千万元改造项目,已经修缮改造了近百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突出每一栋别墅的风格和价值,规划建设相对独立,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一流接待基地。寻找名人别墅居住过的资料,陈列展示。如:178#别墅不但保留了别墅外貌和内部结构,更突出了欧式风格。173#别墅恢复了原有的外走廊,使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182#别墅是全国唯一一栋保存完好的英国圣公会别墅,在改造过程中,原有的壁柜、窗台柜,木门窗完整保留。
庐山青莲谷旅游服务区市场改造项目,共拆除6000平方米的各种建筑,按照现代化旅游功能的发展要求,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服务区,包括餐厅,特产商店,游客服务中心和大型超市。达到提升三叠泉景区的环境品位,消除原来家庭式作坊式的粗放经营,彻底解决了对三叠泉水系的污染问题。如今,从青莲涧引来的溪水,形成了景观水带,绕着服务区流过,木质小桥古朴典雅,游客在溪水中玩耍,成为了精品景点。设施完备,建筑美观,有庐山特色的服务区已经投入使用。
三、 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窗口形象
管理局在环保上舍得投入,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剪刀峡污水处理站、如琴湖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同时,铺设了1.32万米排污管道,将如琴湖、花径片区的雨水和居民、宾馆饭店的污水分离,使得庐山著名的如琴湖流域的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湖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四类水水质的标准。加强水源地一二级管理保护,庐山的自来水出厂水达到了直饮水标准。为了保护水环境,庐山开展了“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经济用水”的宣传教育活动,减少用水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中,加强了景观树、行道树的保护,对大天池、花经、三宝树、等景点的100余棵树,实行了剪枝、填土、覆盖、支撑等工程,庐山有千年历史的“三宝树”搭起了脚手架,仙人洞景点蟾蜍石旁的石松,龙首崖上的龙冠松,庐山植物园的镇园之宝――金松(高14米)、水杉、银杉等进行了专人有效保护。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庐山的名贵树木安然无恙,得以保全。为了鼓励居民使用液化气,液化汽的价格维持在60元∕罐,庐山财政每年补贴80余万元,极大的减少了薪柴的砍伐。庐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1.54%,列入到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活林木蓄积量达到79万立方米,名列全省第一,绿色生态充分显现。
庐山旅游旺季“让路于游客”,实行了限制自有车辆出行,自有车辆在牯岭街上停放收费,“减车、错峰、管制、疏导”等新管理办法,游客车辆通行顺畅,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同时,严格限制汽车尾气超标排放,实行日常管理检测,对常年超标,治理无望的本山车辆实行强制淘汰。庐山牯岭小镇洁净卫生,实行了24小时保洁,做到了瓜果、纸屑、烟头“三个不见”,做到晴雨风雪,有无接待任务、白天晚上、节假日“四个一样”。垃圾日清日结,拉到山下九江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每年的运输费用一年就达100万元。
四、 打造庐山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
庐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与中国国旅集团全面合作,引进投资1.25亿元,打造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平台。整合了庐山优质的旅游资源,完成了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作。目前,各股东的资金已经到位,工商登记,取得了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决策机制,为下一步发行公众股票上市融资,进行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庐山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整顿云雾茶市场。成立了露语茶业有限公司,以云雾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为核心,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作模式。整合了庐山茶科所茶场、庐山云雾茶场、庐山茶场、庐山林场茶厂等产区,以云雾茶的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提升云雾茶生产品质。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庐山云雾茶的产业化、规模化、正规化经营。提高了庐山云雾茶的质量,市场销售状况混乱、市场竞争无序、假冒伪劣等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品牌无序竞争状况得到改观,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质量等级标准和价格体系等,以庐山露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庐山牌”云雾茶的主打品牌逐步形成。
庐山是世界遗产――世界文化景观,著名旅游胜地,中华文明摇篮,古今风水宝地。庐山引进现代发展要素,客观分析当前的形势,抓住了事关庐山发展的关键点,准确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科学和系统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具体措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