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云梯升棺”法引起央视关注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来源: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 发布时间:2009-4-8 阅读次数:



夏瑶年现场演示“云梯升棺”法



  在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古越人的哪个阶层会采用崖墓葬?为何采用这种绝壁洞穴法安葬亡灵?先人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棺木运送至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中……团团迷雾,给龙虎山崖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给国内考古界出了一道千古难解之谜。

  10年前,龙虎山旅游管理部门曾公开向全球悬赏:破解龙虎山崖墓之谜,可获奖金30万元。10年过去了,谜团仍未解。从2005年开始,又悬赏40万元破解龙虎山崖墓之谜。

  贵溪市酒厂下岗职工夏瑶年经过半年的精心钻研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云梯升棺”法,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号。本报曾于2006年对此事进行了现场报道。

  “云梯升棺”法引起了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组的关注,并将于今年4月来鹰潭进行现场拍摄。为了配合央视的拍摄,夏瑶年将模型变成了实物,并于3月26日在贵溪进行了现场演示,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背景:痴情破解悬棺之谜

  2005年,夏瑶年在翻阅《鹰潭日报》时,偶然看到龙虎山悬赏40万元破解崖墓之谜的消息,非常兴奋,对破解悬棺之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夏瑶年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喜欢琢磨问题,爱搞些小发明。特别是下岗以后,空闲时间更多,他又爱上了收藏奇异怪石,为此还专门订阅了《化石杂志》,略懂一些历史、地理知识。迷上了千古悬棺之谜后,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解答这一问题上来了。

  他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思考求证,一边动手制作模型。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发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对记者说:“我认为自己发明的云梯升棺法,比较接近事实的真相,也就是古人升棺的真实做法。”

  夏瑶年还说,升棺最主要考虑的是“升”的问题。当时楼梯是最常用的爬高工具。但仅有楼梯还不够,还要解决“升高”的问题,于是我又想到了升高的“车”,把云梯和“车”结合起来,就解决了“升高”的问题,既简单,又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方法:云梯升棺

  “云梯升棺”其实很简单,主要部件有云梯、绞动轮、绞绳、滑轮、支撑杆等。夏瑶年制作了5架高1米的云梯,其中一架云梯基座安装了绞动轮,然后利用两杆支撑木将第一架云梯支撑成一定的角度(角度可任意调整),再在云梯的顶部绑扎一个活动的滑轮,用麻绳把绞动轮、滑轮连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绞动轮、滑轮把第二架云梯吊上来,并将两架云梯绑扎在一起进行固定。

  如此循环,根据悬崖的高度,依次将云梯吊上去,进行固定。为怕云梯太高而晃动,还可以将支撑木撑在崖壁上进行支撑,起到固定作用。达到需要的高度后,人爬上云梯,将一两块木板伸入崖洞,搭成一座“桥”,人进入洞中。

  完成这些动作后,再通过绞动轮、滑轮将棺木吊上来,置于“桥”上,然后或推或拉放入洞中。

  实战:成功吊起100多公斤的东西

  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组对“云梯升棺”法产生兴趣后,表示要来现场实地拍摄,并提出要拍实战演示。为此,夏瑶年决定制作实物,在现场进行“彩排”。

  夏瑶年经过反复选择,决定在贵溪象山公园内一人迹罕至的悬崖边进行演示。他买来了10多根粗的杉木,和妻子每天登山2公里,来到悬崖下,开始自己动手做木工活,累了就啃块面包,渴了就喝瓶矿泉水。经过近10天的努力,他制作了5架3米多长的云梯,还制作了一个绞动轮和滑轮,购买了数米长的麻绳,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

  3月25日,天晴。记者随夏瑶年、其妻、其女一起来到演示悬崖边,只见悬崖有20多米高,内有岩洞。夏瑶年说,选择这里演示,是因为这里与龙虎山目前表演的岩洞不同,这个岩洞上面凸出大约五米,即使人从上面用绳吊下来,也荡不进去,因此它更切合实际。

  记者看到,夏瑶年已把基座及绞动轮固定好,并将4节云梯吊上去绑扎好。然后,他用绞绳将第5节云梯绞上去,并爬上云梯用绳索将其绑牢,不使其摇晃。据他介绍,竖在空中的云梯约有15米高,并分三层分别用2根支撑杆顶住岩石,将云梯撑住。

  接下来进入精彩环节,开始升棺。因为没有棺材,夏瑶年就用10多根木头做成棺材形的东西代替棺材。代替物很沉,约有100—150公斤,要好几个人抬。在代替物上分别用两根绳子捆好,再从云梯上滑下绳子,然后转动绞动轮将代替物缓缓地吊上去。代替物到了岩洞口,夏瑶年停了下来。他说,本来可以在云梯上端用木头搭一座桥将代替物放入洞中,但因为是演示,没有用很粗的支撑木,担心出意外。到下次拍摄时,他还要稍微做些改进,将木头加粗。不过,从目前看,这种方法很实用,符合当时的条件和做法。

  记者看到夏瑶年爬在云梯上和其妻转动绞轮的情景,就恍如回到2000多年前,仿佛看到古越人正在升棺。记者笑言,假如穿上古越人的服装,说不定还真是他们在进行悬棺葬的情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