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出版物

全面加强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让大众知道、了解、走进地质公园

发布时间:2007-10-18 阅读次数:

吴胜明
中国地质博物馆

摘  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是地质公园的生命线,并结合作者7年的工作实践讲述了全面加强这项工作的四个方面,最后提出了地质公园和国土部应该对科普宣传建立奖励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地质公园  科普  科普宣传  生命线  奖励  奖励政策

1  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是地质公园的生命线

  创建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公园)的目的,就是三个,一、保护地质遗迹;二、提高大众的科学修养特别是地质科学的修养;三、促进公园以及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但现在由于大众不知道,不了解,不走进公园,故这三个目的,很难达到。笔者举三个例子。一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笔者坐火车到五大连池去考察,对面坐着一位30多岁的杂技女教练到哈尔滨培训,我对她说,你工作完后,可以到五大连池火山风景区去旅游,她立刻说,夏天到火山区去旅游多热啊!由于他不了解即不懂得基本的地质知识,即使有人告诉了她,她也不会走进公园的。二是几年前,我到福建漳州公园,遇到四五十位厦门市银行系统的青年人,有的还带着五六岁的小孩。他们游完玩了,刚好我们进公园,我向其中一位青年人,你游的是什么公园,公园叫什么名字,他答不上来,旁边的同伴,也答不上来。你看,他走进了公园,也不知道公园的一些内容,我们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创建的公园,对游人来说是等于零,是白费了。他们连最起码的“火山”两个字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什么“古火山口”“西 瓜状的节理”等等了。他们走进了公园,也没有增长一点点地质科学的知识,三是我到浙江常山地质公园去考察,有游人问这里的“金钉子”在什么地方,多不多,如何才能挖到?为什么如此?责任在公园,责任在我们专家,公园没有任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说明书,或简介出售或赠送,我们的专家也没有既有科学内容,又有市场效益的科普著作提供给游人。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就可说明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是地质公园的生命线。地质公园的缺乏科普宣传,大众就很难知道,了解并走进公园。全面加强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就是摆在地质公园以及我们专家面前的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笔者结合7年来的艰苦工作,谈谈如何全面加强这一项工作。

2  全面加强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的四个方面

  (1)要重视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科普宣传。那么,如何把地质公园的信息,传达给他们呢?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面向中学生的媒体。首先就是《中国中学生报》这是一份有着数百万中学生读者的报纸。我于是找到了《中国中学生报》的主任和编辑向他们宣传地质公园的对中学生的意义,由于和他们是多年的朋友和作者,他们十分热情的同意了,2001年5月1日在该报的第5版用整整一个版面发表了我撰写的《点击地质遗产》一文,并把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作了介绍。这是中国的中学生第一次通过他们的媒体知道了国家地质公园这个信息,为了让中学生在暑假走进地质公园旅游,我在2002年和2003年《中国中学生报》的暑假合刊中分别推荐介绍了浙江临海和咱们福建大金湖两个地质公园,两文都是整整一大版,配有多张照片,现在可以说地质公园这个概念在中国中学生中不是空白,今天的中学生过10多年可能就是地质公园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游人,对他们的科普宣传不能放松,还要加强。


  (2)要重视对科学工作者的科普宣传。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不管是搞人文科学的,还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大部分对自然风景,即地质风光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是地质公园游客的重要组成群体。要把这方面的信息和内容告诉他们就要找到科技工作者中发行量最大的报刊。《科技导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最高级的科普期刊。它是月刊16开本,印刷精美经常发表一些院士的科普文章,读者对象既是科学工作者,更是科技界的领导,2002年我就找到其主编,是个物理学家,和他谈了谈,他很支持,决定分两步宣传,先发照片,后发文稿。他亲自从我提供的上百张照片中,挑选了数十张。在2003年的2期用了我拍摄的大金湖的千嘴岩作封面,紧接着在2003年3期用大金湖的状元岩作对封面,2003年第6期又用大金湖的水上一线天作封面,同年用同一个国家地质公园风景作了三期封面,真是为大金湖赚足了面子。开个玩笑,现在杂志上作一个封面就是好几万,我为大金湖省了十多万!当年是非典,其主编骑车载口罩主动到我家楼下等我取照片,因为非典,3个月4、5、6之中,凡是有点知识的人都是不到别人家中的,所以这个科普是相当辛苦的,2003年5月《科技导报》又专门刊发了我撰写的介绍地质公园的专文,介绍了当时所有的44个国家地质公园。这样,在四个月内在同一高级科普刊物《科技导报》连续用图片和文章介绍地质公园,应该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它不是地质类科普期刊)给该刊的读者即院士,科学工作者主要是自然科学家,留下了印象,中科院好几个朋友包括院士,给我打电话说是看见我的文章和照片,表示了肯定。


  《科学时报》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办的,面向科技工作者,我在家专们接受了该报记者的采访后,在2005年7月15日的“科学周末”发表专文论述要加强地学科普,特别结合地质旅游来进行,又在2005年9月9日的报上,我撰文专门介绍九寨沟地质公园,现在科技界知道地质公园的人还是太小,要进一步加强。
在科技界中特别要提到地质界,地质界现在有三家很有影响的媒体即《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地质勘查导报》在上面发表了许多介绍地质公园的文章,但即令如此,不少地质界的同行,对地质公园还是陌生的。举1个例子,我2001年在《地球》4期上撰文介绍了中国第一批地质公园,后被《江苏地质》转载,后他们打电话给我,说是从我的文中才知道地质公园的信息。在地质人员,尤其是学地质的大学生中更要加强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

  (3)要重视对大众的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中国有13亿人口,知道中国有地质公园的不到1%即1300万人,针对中国大众的媒体即报刊很多。上海的《科学生活》是一彩色印刷的大型科普期刊,其主编请我撰文。2003年9期,我撰文《中国丹霞地貌之旅》介绍了中国的包括丹霞山,大金湖在内的5个公园。2004年5期,我撰文介绍了湖光岩,漳州在内的6个公园,题目为《寻访中国火山》。《百科知识》是一本包括各种知识在内的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在2004年9期上,我撰文《地质公园:美与文化的徜祥》专门介绍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批8个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7期上,我又撰文《山崩地质公园游记》重点介绍了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质公园。除了杂志外,报刊是大众每天必读的,在2004年第一届北京世界地质大会期间,我接受《北京日报》记者侯健美的采访,用了半天的时间向她介绍了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北京的3个地质公园,于2004年7月7日见报,这是首都的报纸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介绍国家地质公园的信息。在中国大众中;还有一个媒体即《中国国家地理》很受欢迎,笔者在2002年8期发表了《常山“金钉子”为地球王朝断代》一文,这是该杂志首次发文介绍国家地质公园,笔者又在2002年11期中撰写了《天瀑悬挂云台山》一文,介绍云台山地质公园,发表后影响很大,笔者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中国国家地理》在宣传地质公园上的贡献很大,虽说是地理界主办的,但近年来,邀请了不少地质工作者加盟其作者队伍。

  (4)要重视对外国人的科普宣传。在加强对中国大众的宣传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国人(包括外籍华人)的科普宣传。在这方面就要利用对外发行量大的媒体,在这方面的媒体,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日报》《人民日报 海外版》都作了不少工作。
总的说来,现在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十分簿弱,十分缺乏,十分不到位。地质公园的科普著作,就十种左右,我的著作是最好的,仅8600册,除国土部的报纸外,其它媒体很少有报导,2006年一年在《北京晚报》上仅有一篇,还是批评的。

3  刻不容缓的大力改进地质公园内的地质博物馆建设

  根据国土部环境司的要求,每个地质公园内都必须有地质博物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没有地质博物馆很难体现这个公园的“地质”特点,但现在地质公园内的地质博物馆,不客气的说,费了力,费了钱,但效果不好,主要有五个不足,一是内容千留一律,不少是中国地博的翻版,二是学术味十足,大众看不懂,就连工作人员也看不懂,不少连策划,负责人也看不懂;三是不结合自身的地质特色,很少讲本公园的地质特点,四是名不副实,如有的建筑很气魄,很大,但内容很少很少;五是缺乏人文的内容,不介绍人文景观。为此,笔者向姜建军司长写信反映了此问题,正在我撰写此文时,2007年7月2日下午姜司长给我来电,说今天下半年要专门开会研究这个问题,故此文不就此问题展开了。

4  尽快建立地质公园科普宣传的奖励政策和措施

  根据7年来的笔者经历和实践认为,要全面加强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应该有激发,奖励有关的政策和措施。
每个地质公园都应该根据贡献的大小和创造的价值设立层次不同的奖励和荣誉。笔者认为,可以分成6等,①奖金200元(在省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介绍公园的文章不少于2000字在中央级的媒体上字数不少于1000字)②奖金500元(在中央级的报刊 上发表了介绍该公园文章字数不少于2000字)③奖金5000元(在中央级的报刊上发表了介绍该公园字数不少于4000字并配发4张以上照片)④奖金1万(在中央级的杂志上以该地质公园作封面或封二,封三,封底)⑤奖金2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作专题介绍该公园)⑥荣誉游客或荣誉市民,无论什么时候来公园报销全部费用,并且可以带1名家属或随行人员。


  奖励制度实际上在中国不少风景区早已执行,仅笔者所知,笔者的朋友,著名旅游地学规划专家郭来喜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河北省南戴河黄金海岸风景区奖励他10亩土地,他给了所在单位中科院地理所盖了一个度假的招待所;武汉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等。再如中山大学彭华先生广东丹霞山给了他一辆越野三菱车和10亩土地等等。不列举了,知识分子最老实的,你给钱,他也干,你不给钱,他也干。如笔者为大金湖做了不少工作,一分钱未给!这中间翻译指示牌的说明整整花费了半个月,每天都到晚上12时有时到凌晨2时多。知识分子的劳动付出,科普宣传也是一项艰巨的,艰辛的脑力劳动,也应得到回报。如今,在市场经济下,更应如此。一个好的地质公园,一天的收入就是成千上万,拿这点经费来支持,奖励科普是完全应该的。记得我的朋友原广东省地质科普主任成大均先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时规定,凡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一篇科普文章奖励5元,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一篇奖励10元。当时有人说,他是拿公家的钱奖励自己(因为他发表的多)在大会上他理直气壮地说,今后你们也是一样,我这是鼓励的科普!地质公园就是搞科普的,奖励科普是名正言顺的!再说,一篇文章给你带来的收益是很难计算的,如我在地球杂志工作时,一读者来信说,他去泰山就是拿着那期杂志走一段看一段的,我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写的云台山,有读者来信说,就是因为看了我的文章才去的。我在前面说过,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是地质公园的生命线,地质公园不重视,不奖励,也就是说不投入科普宣传,怎么能够使科普繁荣呢?现在中国90%的地质公园没有一本像样的有趣的看得懂的科普书,甚至没有一导游说明书。笔者2007年5月去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找遍了宾馆,景区的小卖部,旅游品市场,竟然买不到一份导游说明书,问了不少游人没有一个知道雁荡山是座古火山!更不要说什么流纹岩,流纹构造了。笔者在下面辛辛苦苦搞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既劳神,又费钱,近三年即2005~2007年自费考察和参加会议投入超过了2万元,(交通费,住房费,打印费等等)几乎占了工资的1/3左右。这种现象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公平的,应该从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措施获得应有的奖励,因为我们的科普宣传确实让不少地质公园受益!国土部也应该在科学评奖中关注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和措施。为此事我多次向原国土部科学评奖的主要负责人阎立本先生汇报并交流。对我的那本《中国地书—中国21个国家地质公园全纪录》,他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并说他本人十分重视,说这方面工作在部里评奖中应该考虑,这是符合国家的奖励政策的;并向在职的同志反映了这件事。为了引起部领导和部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注意,建议环境司或本研究会,正式行文向部评奖部门申报。评奖应该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评上,评不上都应有一评语。不能够走上“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不讲理的道路上。地质公园是国土部创建的,地质公园的科普评奖。是国土部应该做的事。笔者相信,这项工作会得到国土部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