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朝阳北票市巨型恐龙化石谜底揭开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作者:来源:辽沈晚报  记者 李海龙 发布时间:2008-5-6 阅读次数:

“化石大盗”挖出“巨型恐龙”

5名盗挖者中的两人被抓获

此前认为5米长的恐龙颈部确认是尾部

昨日上午,中科院专家徐星和沈阳师范大学专家周长付
在恐龙化石挖掘现场紧张工作,恐龙的后半部分已经出土了


  经过4个月的等待,一个更加真实的恐龙重回人们的视野,它的巨大体形和完好程度在全国也属罕见。

   昨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市及朝阳古生物专家证实,朝阳北票市发现的巨型恐龙生活于一亿两千五百万年前,在其同族中是个“长脖的矮胖子”。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办公室表示,恐龙化石经过研究之后,标本将陈列于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内,用于科普教育以及向游人展示。

发现——5名化石大盗的“成果”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岑立戈昨日透露,巨型恐龙化石的发现源于一次盗挖。

  今年的1月9日晚,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办公室朝阳北票市保护区内的巡查人员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保护区内盗挖化石!

  他们赶到北票上园镇四家子村时,盗挖者已经逃跑,只剩下山坡上的一个深坑,坑内出现了恐龙的化石。

  经过初步判断,这个恐龙化石有很大的挖掘价值,工作人员立即将化石保护起来,并向省国土资源厅汇报。

  次日,5名盗挖者中的两人被抓获,经过审问,他们都是住在保护区附近的村民。

  4月1日,经过国土资源部的审批,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和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对该恐龙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

挖掘——5米长的不是脖子是尾巴

  之前,恐龙化石刚刚面世时,朝阳市古生物方面的专家就称,长约5米的是颈部化石。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秋军则“觉得那更像恐龙的尾椎”!

  恐龙化石的“脖尾之争”昨日终于宣告结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昨日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挖掘,长约5米的部分确认是巨型恐龙的尾部。从目前挖掘出来的部分看,这个恐龙化石的巨大的体形以及保存的完好程度目前在全国都十分罕见。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的周长付博士也证实了此事。
   
  辽沈晚报:已经发掘出来的部分确定是恐龙的后半部分吗?

  徐星:对。目前已经剥离出来的包括大约4节背椎、几乎完整荐椎序列、35节尾椎、坐骨、股骨、腓骨以及10余根肋骨。

  辽沈晚报:现在挖掘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周长付:应该有一半了,但是目前来看,恐龙的前半部分可能没有了,还有可能在已经挖出来这部分的下面,需要一段时间进一步挖掘。

还原——它的体形矮胖脖子很长

  现场勘察初步认定这个恐龙化石是一具罕见的大型蜥脚类恐龙骨架。

  化石产出层位为早白垩世义县组尖山沟层,距今约一亿两千五百万年。

  中科院专家徐星说,“从目前的骨骼来看,这个恐龙活着的时候体形矮胖,脖子很长,它应该是处于蜥脚类恐龙由细长型向矮胖型过渡的时期,它的体形在它们的族群中占中等。”

  徐星表示,这个恐龙的年龄还需要在挖掘完后,通过科学研究化石骨骼的愈合程度和做骨骼切片来确定。

学术突破——辽西巨型恐龙出现时间

  沈阳师范大学专家表示,这种巨型恐龙化石的发现动摇了学术界的一个猜测:辽西地区白垩纪早期仅适于小型物种生存。因为之前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绝大多数恐龙物种体长小于两米,体重不足十几公斤。

  对于周围是否还能有这种巨型恐龙的化石,徐星乐观地表示:可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