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南澳街道辖区发现大片早侏罗纪时期的化石群。据了解,这片化石群涉及昆虫、贝壳类、硅化木等化石形态的化石,对研究深圳的地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大量化石被非法盗采,部分化石群已遭到破坏。
早侏罗纪海侵亦达到深圳
化石群集中在南澳街道辖区内一个山包的石场内,场面壮观。化石群现场距当地居民的房屋仅数十米。
在山脊,从裸露的山体岩层断面可清晰地看到明显的化石痕迹,主要呈现出一些蕨类树叶及贝壳类残海考古专家说,从化石形态上看,这个化石群应属于侏罗纪高基坪火山喷发群岩石遗址。
据了解,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龙岗分局曾于2006年委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对南澳英管岭山麓进行科考鉴定,并在2007年9月的《龙岗区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中明确认定,位于南澳英管岭山麓的这片地区属于早侏罗世滨海浅海砂、泥质沉积地层,在含炭质粉砂质斑点状板岩中,产有大量双壳类、菊石及植物化石。
据初步鉴定,双壳类化石有19种,其中以花蛤、始心蛤、中生米沙蛤、假梯蛤、小满月蛤较丰富;菊石主要是香港菊石,植物化石常见的有新芦木、拟贼木、肢脉蕨等。这批化石的发现无疑表明该地层与广东其他地区的金鸡组相当,表明早侏罗纪的海侵亦达到深圳和广东大陆。专家称,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遍地是非法盗采者遗留的碎片
化石是研究动物与人类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实物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性价值、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
但位于南澳的这个化石群现场却遭到严重破坏。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山体明显有被炸或被凿的断面,化石岩层大面积裸露在外面,遍地都是被炸或被凿后散落的化石碎片,甚至还有大块化石。由于化石岩层裸露在外面,不少化石岩层的形态已被磨得看不清楚。
现场目前被高约2米的围墙围住,围墙的铁门未锁上,任何人都可轻易进出。据南澳街道办负责人介绍,围墙是南澳街道办出钱修的,并派治安巡逻员对岩层化石特征明显的区域加强巡逻,除此之外,街道办无法提供更多的财力,保护这片化石群。
该负责人表示,发现化石群后,有关部门并未进一步对这片化石群进行考证,从而无法调拨资金、人力进行管理。这一地区发现化石群的消息也并没有对外公布,原因是现在人力、财力都非常紧张,无法有效保护该化石群,无法应对大面积盗采。
2008年2月28日,龙岗区国土房产分局再次对南澳街道办申报的《关于对南澳街道现存疑似火山化石岩层进行科考鉴定和保护的报告》进行答复,建议由市城管部门在建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的同时,加大对大鹏半岛地质遗迹的保护。
“对化石群的保护应由专业部门进行,而现有的各方力量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支撑。”南澳街道办负责人建议,由区政府指定相关专业部门,邀请地质、文物、文化等方面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对岩层及疑似化石印痕进行科学鉴定;在未有鉴定结果前,化石群现场盗采现象严重,由有关部门加强对现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