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名:中国地质博物馆 ■地址:西城区羊肉胡同15号
■建馆时间:1916年 ■特点:地质类专业博物馆
■镇馆之宝:狗头金、水晶王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一家地质类专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一家地质类专业博物馆。它一直以典藏丰富、成果丰硕、陈列精美而称雄于亚洲同类博物馆,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地质博物馆拥有大量的地质标本和化石,在这里可以了解地球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可以观赏到“造物主”,奉献给人类的“礼物”。
模拟地震仪直观看地震:先上下跳,后左右晃
在地质博物馆中有一个地震展示区,在这里不仅有模型,告诉观众地震是怎样形成的,还有模拟地震的场景,告诉观众地震来了,应如何躲避。模拟地震仪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仪器,当按动仪器的按钮时,仪器模拟地震波,左右晃动,小朋友事先在仪器上用积木搭起的“房子”,在“地震”作用下,会轰然倒下。在小朋友看来,这只是一个实验,而当这种“实验”是来自地球时,就变成了地震灾害。
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产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晃动。震区的人在感到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以及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地震是人类无法阻止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避震。在地质博物馆中,特意辟出一角,模拟震后房间的样子,告诉大家,地震来了在房间里哪儿最安全。几个星期前,四川汶川地震虽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也有很多人采取了正确的避震方法,而幸免于难。因此地震来了,不要惊慌,要就近躲避。地震从开始到震动结束,时间有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
名妓陈圆圆家玲珑剔透的太湖石
地质博物馆所在的位置,在明清时期是名妓陈圆圆的府第。在博物馆的院内,展出了一件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就是当年陈圆圆府第花园里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这种岩石是一种常见的石灰岩,由于长年累月,受湖浪的拍击和冲刷,再加上水质的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和玲珑多孔,洞洞相通的奇特之美。
太湖石之美在于“皱、漏、瘦、透”,因而自古即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们玩赏之物。唐代身居相位的牛僧孺酷爱太湖石。他府中藏有大量灵秀飘逸、超凡脱俗的太湖石。不仅如此,牛僧孺对太湖石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而北宋的徽宗皇帝对太湖石,更是如痴如醉。他到处收集奇石,在汴梁修建艮岳。《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因失陷了“花石纲”(太湖石),结果丢官革职,最后被迫落草。
地质博物馆中陈圆圆家的这块太湖石,乃石中精品,它的奇妙之处在于,石内洞洞相通。从石底部点燃烟火,烟雾在石中缭绕而过,至顶端冒出缕缕青烟,直升天空,景观甚为奇特。
给慈禧太后垫棺椁的软玉
慈禧太后一生爱玉,凡衣、食、住、行的一应用具,多用玉器。她在七十大寿后传懿旨:让新疆地方官员为其陵墓寝宫的棺椁制造大玉座,而且指定要和田玉。新疆地方官员接旨后,急忙组织玉工攀上昆仑山劈石采玉。经数月艰辛寻找,终于采出一块长约三米,宽约两米,厚约一米的巨大青白玉。玉工将玉料六面凿平,底面磨光,利用缓坡积雪将大玉滑到谷底,又利用河谷结冰,将玉石运出山口。数百名运玉工用圆木垫在大玉下,由几十匹马拉,上百人推、撬,轮番移动圆木往前垫,缓缓驱动玉石前行。一路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无人区和戈壁,从叶城到达库车旧县城。经过三年多,沿途累死、打死、饿死、病死者竟多达300多人。
1908年11月15日,慈禧没看到大玉座就驾崩了。消息传到库车城,忍耐到极限的运玉工,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在这块大玉上,用大锤猛砸,玉石碎为两大块和诸多小块。运玉工把碎玉推进库车河……此后几经辗转,其中的一块碎玉被地质博物馆收藏了。
民间老话里的“狗头金”
我们常听有句老话形容人得意时会说:“看把你美的,跟得了‘狗头金’似的”,可见“狗头金”是稀世珍宝。“狗头金”之所以宝贵,是因为自然界里的金,大都以金沙的形式存在。不是有句诗形容淘金嘛,“美女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狗头金”是自然形成的大金块,因形状酷似狗头,故名“狗头金”。在金矿的水和土中有大量的细菌、霉菌,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的初、中期,善于把可溶态金吸附和聚集在体内形成胶状体。到达生长后期,又把体内的胶状金络离子还原沉淀成自然金。微生物是群集而生,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日久天长,就会从一个小小的金晶核,逐渐聚集成一块自然金块,这样“狗头金”就形成了。但是这样形成的自然金块十分稀少,只有极其偶然的机会才能获得,“狗头金”就成了稀世珍宝。
很多自然形成的“狗头金”质地并不纯净,一般都含有少量其他金属,如白银、铜、铁、铂等。地质博物馆中展出的这块“狗头金”,含金量达到了94%,是极品中的极品,堪称镇馆之宝。
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王”
在地质博物馆的院内,展出了一块巨大的水晶,它高1.7米,重3.5吨,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水晶单晶晶体,被誉为“水晶王”。这块水晶净度高,透明度好,是水晶中的精品,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跟普通的砂子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压力达到大气压力下的二至三倍时,温度在550至600度间时,经过适当时间,“砂子”就会依着“六方晶系”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水晶了。
水晶因其净度高,透明度好,经常被制成首饰和工艺品。但是天然水晶要经过数千万年才会形成,因而价格昂贵。有许多商人就以玻璃制品仿冒水晶制品。这里教您一招识别真假水晶,因为水晶有双折射的特性。只要您转动水晶,观察它背后的物体或文字,如果发生折射现象,那么就是水晶,反之,就一定不是水晶了。有兴趣您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