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寻找迷失的恐龙家园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作者: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作者:新华社记者李晓玲、马扬 发布时间:2008-6-6 阅读次数:


  新疆,这片占据了我国1/6国土面积的地方,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被戈壁、沙漠覆盖,炎热干燥的气候使这些不毛之地荒凉而孤寂。但近年来古生物学家们的诸多惊人发现,却揭示出这里的亘古荒原,曾经是恐龙欢乐的伊甸园,也由此掀起了人们寻找迷失的恐龙家园的探秘热情。

疆:曾经的恐龙乐园

  2008年4月中旬的吐鲁番盆地,葡萄的枝条已盘上藤架,十里八乡随处可见各族葡农们辛勤耕作的身影,一派田园风光。距离鄯善县连木沁镇一处农田不足10公里的一处山岩,引起了中德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分布在这片岩石上的密密麻麻的恐龙足迹化石,使这片极不起眼的戈壁一时间吸引了各方的目光。

  年逾花甲的世界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专程乘飞机赶来。他在亲自踏勘现场后,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他说,因为地壳作用而拱起的这堵"恐龙脚印化石墙"十分壮观,目前已经在上面发现的恐龙足印有150余个,仅就出露的化石来看,数量已相当惊人,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侏罗纪时代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佳的恐龙足迹化石,也是新疆地区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如果继续细致发掘,可能会有上千只,甚至更多的恐龙足迹化石出现。

  其实,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石油科技人员就先后多次在新疆进行过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发掘,发现了许多规模大、保存完好的陆地、海洋动植物群化石点,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

  2006年8月,世界上首次大型恐龙化石挖掘的现场直播活动就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奇台"恐龙沟"进行,这里是世界上恐龙化石最集中、种类最多和个体最大的地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一条马门溪龙,它的体长达到35米,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龙”。

  几十年间的科考还证实,目前已发现在新疆生活的恐龙种类达十余种,有剑龙、奇台天山龙、中华盗龙等,还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暴龙类和角龙类恐龙--五彩冠龙和道氏隐龙。

  诸多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使干旱缺水、人迹罕至的新疆荒原戈壁引起了人们的无数遐想:新疆,这个今天多数地区都是荒无人烟的广袤土地,是否曾经是地球的主宰者恐龙的欢乐伊甸园?

  “答案是肯定的”,董枝明说,“大量的化石证明,今日的茫茫戈壁曾经水草丰美,河湖纵横,不仅生活着大量水生、陆生动物,更是各种食肉和食草类恐龙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脚印化石:恐龙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新疆是我国恐龙化石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在鄯善恐龙足迹化石发现之前,在新疆的辽阔大地上发现的多是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

  “相比其它恐龙化石,恐龙足迹化石能提供诸多骨骼化石无法证实的信息,比如恐龙的运动速度、恐龙的生活习性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揭示恐龙生活时代我国西北地区,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组成、分类与演化,古地理分布以及相关古环境与古气候等。”对恐龙足迹化石颇有研究的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建军说。他也在获悉新疆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化石现场。

  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孙革教授告诉记者,恐龙脚印化石比骨骼化石更为稀少和珍贵,相比其它化石保存了恐龙的死后信息,恐龙足迹化石保存的都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不仅能据此推断出恐龙本身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迁徙地域和地质环境状况等,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生活的环境的关系。

  经专家指点,记者在化石出土现场看到,上百个恐龙脚印排列地密密麻麻,每个脚印都有三个脚趾,且有尖锐的爪子,最大的脚印达33.6厘米,最小的也有11.4厘米。由于这些脚印的行进方向并不统一,脚印间距也各有不同,可以判断当时恐龙并未整齐划一地行动。它们有的可能在奔跑,有的可能在散步,也有的可能驻足休息,“这就象是恐龙家族在湖边的一次聚会。”

  古生物专家们还分析出,这批恐龙足迹的造印者生活在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至少包括两种类型的兽脚类恐龙,一种足印较大,有相对宽大的足垫,可能有大型肉食龙类形成,另一类足印较小,相对短细,可能有轻巧的虚骨龙类形成。在化石附近,专家们还发现了乌龟和类似于河蚌的瓣腮类生物化石。专家由此推断,这一区域早在侏罗纪中期水草丰美,河湖相间。从恐龙脚印的方向和排列来看,曾有成群的恐龙在此闲适地生活过。

  李建军在对其中一个恐龙脚印步长进行测量后,通过特定公式初步计算出这只恐龙当时的行进速度为每秒5.4米,相当于每小时18.4千米的时速。“这说明它当时在奔跑。”李建军还介绍了几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比如恐龙的爪长乘以4就是它的脚长,而步长与足长之比越大,就证明恐龙当时的行进速度越快。

恐龙遗迹:开发与保护并进

  曾几何时,一部《侏罗纪公园》引起了人们对距今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恐龙的无限遐想,也由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亲眼目睹恐龙化石,探索远古时代生命的意愿。以恐龙化石为主兴建的恐龙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远古时代恐龙的主要途径。

  孙革说,我国即将颁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恐龙及其脚印化石都属保护范畴。新疆拥有诸多恐龙化石,因此,建立国家遗迹公园,对这些化石遗迹进行保护势在必行。

  董枝明教授也认为,对恐龙化石,保护和开放应该并重,有条件的化石发现地可打造地质博物馆,利用这些化石进行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在保护好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开发。

  记者就此采访了此次发现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的鄯善县县委书记赵文泉。他说,火焰山地区已经发现了乌龟化石群、火焰山鄯善龙,世界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打造火焰山地质博物馆已经具备一定条件。鄯善县将成立火焰山地区古生物保护小组,下设管理、保卫、勘察研究和规划建设四个小组,积极打造火焰山地质博物馆。

  据了解,对恐龙足迹化石的保护也从即日开始,当地政府已经抽调人员以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的现场为中心,在方圆1公里的地方进行拉网保护。此外,县里还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化石发现地附近地域进行勘察,同时开始起草对恐龙足迹化石及火焰山地区古生物文物的保护办法,对恐龙足迹化石进行长远规划。

  此前不久,以新疆奇台“恐龙谷”发现的“亚洲第一龙”为契机,奇台县所在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始兴建恐龙博物馆,以期通过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方式保护好恐龙化石,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生命现象。